第433章 初建安排[1/2页]
第二日,给齐校尉的治疗继续进行。
治疗效果自然是非常好,两次针灸之后,齐校尉明显感觉到全身经脉的畅通和舒服。
林夫人也高兴的很,硬留着陆雯?和夏正浮在府中用了餐。
回到宅院,陆雯?便忙着绘制详细的建设图纸。
这次涉及的规模比较大,要做的基础也比一般的宅院要复杂一些。
所以,陆雯?花的心思、费的功夫也比较多。
而夏正浮,则在陪着陆雯?,给齐校尉做完第三次针灸,完成治疗后,便带着夏子毅和夏子涵,出去,寻找合适的流浪儿。
夏子毅他们都是流浪过的,知道在哪里找到这些孩子,知道该怎么跟他们沟通。
当然,还得找合适的,最起码是人品还不错的,不是那种奸诈性情特别恶劣之人。
陆雯?不是完全做慈善,做挽救教育的,不能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寻找的范围,也不能局限于水周镇,而是向周边的县镇辐射。
不必强求每个地方必须找到多少人,这事儿还得看缘分,双方都乐意才行。
孩子愿意跟着他们学医的,愿意跟着他们一起走的,才会带回来,绝对不强求。
按照陆雯?的规划,宁缺毋滥,每年只招收二十人,每年招收一次,五年便可达到一百人。
从学习第四年开始,在外边开医馆,逐渐带着他们分批实践。学习五年后,便可达到独立从医的水平。
这次夏正浮和子毅招来的孩子,分批带回水周镇,由陆雯?再筛一遍。
看看孩子的秉性,哪些适合学医,哪些适合药理,哪些的确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但能做伙计或种植,总之是给分类分班,方便教学,也给孩子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一个月内,夏正浮和子毅,走了几个镇子,带回来二十个孩子。
然后便先停止了,开始安排孩子的初步教学。
由夏正浮和陆雯?分别任教。
按照陆雯?的计划,头半年,教授孩子认字、读书、认识药草。
半年后,增加公共医学知识课程,从第二年开始,再根据不同班级,增加专业课程。
教材则用的是药香谷传下来的医学典籍,以及陆雯?自行编制的医书。
让人欣慰的是,流浪过的孩子,格外珍惜现在管吃管穿管住,还能学习医术的机会。
基本没人怕苦,每天早早地起来,跟着和子毅练完拳脚基本功,便开始念书练字。
子毅现在是二弟子,负责管理这帮小孩子的训练。
大弟子自然是王骏驰啦。尽管他人不在这里,但王骏驰却是陆雯?正式收的第一位徒弟。
陆雯?在牙行预定的家仆,也到位了。
分工负责,日常的后勤保障。
一时间,三进的院子,热闹非凡,住的满当当的。
不过,这是临时的,等山谷住所修建好了,就可以搬走了。
对于孩子们的身份问题,陆雯?没有让他们入奴籍,而是办理正常的户口。
办理这事儿,陆雯?并未借齐校尉的人情。
因为,不想让他知道,自己收了这么多徒弟,以免他介绍其他人进来,将来带回谷内不方便。
在药香谷重建的初期,为了保全,不愿让太多人知道。
所以,陆雯?便自己全权办了,分开不同的地方衙门办了,反正不是第一次办了,哈哈。
第433章 初建安排[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