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吾,大盗也[1/2页]
翌日清晨,方源起了个大早。
他捧着竹简,正在温习书中的道理。
忽然,响起敲门声,阳刃的声音从外传了进来。
“方先生,魏王派来接您的马车到了。”
方源放下书卷,微微合目,回忆着墨子对他的警示。
待到确定万事俱备后,他才开口回应道。
“我知道了,这就下去。”
方源下了楼,看见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停在客栈门前。
而车前站着的,是一众负责护卫马车的军士。
这些军士与方源以前见过的士卒截然不同。
虽然秦国的甲士的体魄并不输于这帮军士,但那股弥漫在魏国军士眉宇之间的淡淡杀气却是大秦甲士不能比拟的。
魏国地处中原,四周强敌环伺。然而,魏国不仅不式微,反倒是在与诸国的对抗中屡屡占据上风,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方源微微点头,忍不住赞道:“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魏国的‘武卒’,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录取他们。标准是:能穿上三种依次相连的铠甲,拿着拉力为十二石的弩弓,背着装有五十支箭的箭袋,把戈放在那上面,戴着头盔,佩戴宝剑,带上三天的干粮,半天能奔走一百里)
阳刃也点头附和道。
“从前我听说自从吴起创立魏武卒以来,他们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时还不相信。今日一见,果真不凡。”
魏武卒听见方源与阳刃的夸奖,并不感到半点欣喜。
他们只是冲着二人点头。
“执王命,奉军令,请先生上车,即可奔赴王宫。”
方源微笑道:“悉听遵命。”
二人上了马车,一路上默默无言。
不消多时,便来到了大魏宫城之前。
方源下了马车,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宫城高耸巍峨的城墙。
猎猎魏字旌旗鳞次栉比,依次飘扬在宫城墙头。
城垛之间,五人一行,十人一列,站满了负责宫城守备的重甲军士。
在每个城垛的间隙间,都备有射程可达百丈以上的重型劲弩。
人们常说秦人刚烈尚武,如今一看,魏人也毫不逊色。
“方源先生到!”
随着一声长喝,宽十米高十五米的朱红色大门缓缓打开,露出了门后由灰白石砖铺就而成的漫长宫道。
魏武卒一字排开,分为两列挺立于宫道两边。
他们手持长戈神情肃穆,头盔顶部的赤红翎羽随风飘扬,就像是一只只舞动的神鸟凤凰。
一股逼人的气势迎面而来。
仅仅看一眼,方源便感觉心中生出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相国李据立于宫道尽头的阶梯之上,他朗声传唤:“宣!秦人方源,上殿面王!”
李据的声音贯穿宫城,从宫道的这头传向那头。
魏武卒们闻言,随之高声大喝,如同山呼海啸震耳欲聋,如同汴河之水连绵不绝。
“秦人方源!上殿面王!”
“秦人方源!上殿面王!!”
“秦人方源!上殿面王!!!”
在这样的场面前,就连一向自认胆大的阳刃都心神受慑,情不自禁地向后退了一步。
阳刃迟疑的看了眼方源,然而却发现他正闭眼合目,嘴角还露出浅浅的笑容,似乎正在享受这个时刻。
阳刃愣愣道:“方先生?”
方源淡淡道了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死亦不惧,有何惧哉!”
他一直以来都错了,全都错了。
他以为远道而来前往魏国,只是为了赴死。
然而,他却忘了,在魏人的眼中,他不仅是方源,更是大秦的脸面。
方源可以倒下,但大秦的脸面如何能在他身上受到半分折辱?
想明白了这一点,方源昂首向前踏出一步,迈入大魏宫城。
随着方源每次脚步落下,魏武卒们便要狠狠地将手中长戈向地面一振。
金铁鸣戈,击节铿锵。
在无数魏武卒的衬托下,孤身一人的方源就好像一粒微末的尘土。
但又宛如一个无法击倒的巨人。
李据遥遥的望着步履坚实、不疾不徐的方源,面上露出一丝耐人寻味的笑容。
他就知道,在这里还无法击溃方源。
第62章 吾,大盗也[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