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朝会怒斥奸臣,我只求一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章 魏王的礼物[1/2页]

    邓子陵说完,抬手拨开挡在他面前的众多儒生,走到队伍的最前端。

    他拔出腰间佩剑,高声呐喊。

    “魏之墨者,听我号令!强臂上弓弦,技击举钩镰,奋侠而行义,赴火而蹈汤!”

    墨家弟子追随邓子陵,齐声喊道:“赴火蹈刃,死不还踵!”

    (冲入火海,踏上尖刃,即便面对死亡,也不会后退一步!)

    负责守备王城的魏国军士见状,也被气势所慑。

    负责王城守备的卫尉见状,只觉得身上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他命令道:“上弩箭,给我对准这帮疯子!”

    一时之间,王城之上满是弩弓拉张之音。

    卫尉又喊道:“都给我把弦绷紧了!这些墨者不接近王城十步之内,谁也不许射击!”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没有任何一个将领愿意和墨家弟子作战。

    这群人,每逢战时,都会将自己置之死地。

    其他人打仗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而这群人作战却把自己当成必死之人。

    这样的军队,杀戮他们击溃不了士气,给他们留出口子,他们也依旧会奋战而死。

    对付墨家,只能与他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但是,这群人,你打赢了没好处,他们个个都是一贫如洗的穷鬼,所以无法掠夺财物。

    但他们同时又都是受到老百姓爱戴的人,你杀戮他们,只会被百姓唾弃。

    况且,这群人还都个个身怀绝技,想吃下他们,不伤筋动骨是不可能的。

    《孙子兵法》有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百战百胜固然好,但不是好中之好;不经过战争而使敌人屈服,才称得上好中之好。)

    其实,如果不想和墨家作战也很简单,你只要愿意承认他们的道理,做的别太过分,大多数时候他们也都可以睁只眼闭只眼。

    毕竟天下那么多不平事,墨家哪里管得过来?

    卫尉暗自在心中祈祷着:大王,关键时刻,你可别犯驴啊!

    “方源先生到!”

    随着一声长嚎,卫尉心中顿时一松,小腿肚发软,差点没直接给方源跪下了。

    王城大门缓缓拉开,邓子陵与他身后无数墨家学子持剑向前的身影映入方源的眼中。

    纵是他这样久经历练的老演员,一时之间,也忍不住动容。

    方源不敢怠慢,慌慌忙忙的下了马车,快步向着邓子陵与为他而来的学子们迎了上去。

    儒生们惊喜的看到方源出来,纷纷大声呼喊着他的名字。

    “是方先生!方先生活着出来了!”

    “方先生大德无双,居然能说动魏王,真是孟圣有眼,诸圣显灵!”

    邓子陵则停下了脚步,他看着方源向他跑来,却没有向着方源迎过去。

    而是将墨剑插入剑鞘,遥遥地向方源躬身一拜。

    随后,邓子陵便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开,再没有多余动作。

    墨家弟子本来看见方源出来也是欢欣喜悦,可他们看见邓子陵的做法后,也一个个也停下了脚步,思考了一会儿后,他们纷纷露出恍然的神色。

    于是,他们也学着邓子陵的样子,向着方源下拜作揖后,便转身离开。

    方才还剑拔弩张的气氛荡然无存,被填的满满当当王城外街道上也只剩下一群儒生。

    儒生们都是一脸愕然。

    似乎是想不明白邓子陵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们不辞辛苦从大梁城各处汇聚到王城外,不就是为了救方先生吗?

    可为什么现在人救出来了,邓子陵却又表现得好像并不在意一样?

    方源见状,却是同那些墨家弟子一样,心有所悟。

    他开口道:“为义者,非为称,所以顺心之义。”

    (做正义的事,不是为了得到赞扬,而是为了顺行心中的道义)

    邓子陵之所以会来救他,不是因为他是鼎鼎大名的贤士方源。而是因为他认为方源在坚持正道,所以应该给予帮助。

    如果明天有个陌生人掉到井里,邓子陵一样会救。

    在邓子陵的眼中,方源还是陌生人,其实并不重要。

    他并不会因为要帮助对象的身份不同,顺行道义要付出代价的大小,就改变他匡正道义的行为。

    方源忽然想起了虞节之前问他的那句话。

    他露出一丝微笑,弯下腰冲着邓子陵的背影长拜不起。

    虞节看见邓子陵与方源的行为,一直以来常常摆出的那副冷脸形象也有些许改变。

    他先是朝着邓子陵一拜,随后又朝着方源一拜。

    “我从前问过方先生:何为君子。先生回答我:君子就是,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句话,我当时虽然有感觉,但还不能完全理解。”

    凝固在虞节脸上的坚冰终于融化,他朗声笑道。

第67章 魏王的礼物[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