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国丧相迎[2/2页]
方源有感而发道。
“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兮筋力单。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
(去时怀念故土心绪杂乱,回家时与孩子分别忧思漫漫。塞上的野草已是干枯一片,沙场尸骨如堆刀痕箭斑仍清晰。
春夏季节交替时分的天气比那冬天还要刺骨寒冷,人马饥饿疲惫也已没了力气。哪里会想到还能重回故土,连连叹息,眼泪也哭干了。)
方源一句念完,将士们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情绪,齐齐放声恸哭。
哭声连成一片,喜悦与悲伤交杂的情绪很快也感染了对面前来迎接他们归来的大秦百姓。
很快,整个长安乡的天空都响彻了秦人的嚎啕之声。
原本等候在车辇旁的秦月容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情感,她走下马车,率领满朝公卿徒步向前,主动朝着方源与百里闵的方向迎了上来。
君王奉迎,公卿随行。
哪怕是凯旋而归的秦军,都未必能享有如此高的礼遇。
然而秦月容不仅不追究他们战败的罪责,反而动用如此高的规格宽赦了他们的过错。
以百里闵为首的九千秦甲哭声未止,又双膝沉沉跪地,朝着秦王与家乡父老纳首拜倒。
“我等崤山败卒,愧对皇天后土,愧对君王信赖,愧为大秦人子!”
秦月容的眼眶红了半边,她趋步走到百里闵的面前,拖着他的肩膀想要将他扶起。
可她一个女儿身,如何托得起执拗的百里闵?
百里闵以头抢地。
额头与坚实的大地相撞,落在众人耳中满是砰砰之音。
仅仅片刻,百里闵的额前就被碎石击的血肉模糊,流出的血液将地面染得殷红。
“崤山败将百里闵,向大王请罪!”
秦月容侧脸流下一滴清泪,她劝慰道:“寡人贪图胜利,没有听从平阳侯与南郑侯的劝告,害得你们在崤山战败,受到了敌国侮辱,这是寡人的过失,哪里是将军的过错啊!”
秦月容重生的时间点,在东陵侯率军出征崤山之后。
那个时候,就算她有心想要召回秦军,也已经力不能及。
前世,她一直为自己听从东陵侯的意见,执意要打崤山之战的决定感到懊悔。
可以说,崤山之战打没了秦国多年休养生息得来的元气,以致于崤山战后秦国二十年再无力东出函谷。
因为崤山之战,不止覆灭了十万秦军,就连秦军中的不少沙场宿将也一并死在了这场战役中。
而百里闵更是因为不愿向魏人投降,最后同所有被俘虏的秦将,先后自缢于大梁的监牢中。
所谓,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精锐的士兵可以经过招募训练得到。
但一个老成持重的沙场名将,却必须通过一场一场战役,一点一点的打出来。
这一世,能有九千秦甲被魏国释放,连带百里闵在内,有十三名秦将得以保全。这已经远远出乎了秦月容的预料,她又怎么会忍心苛责他们战败的罪过呢?
“眼下我大秦元气大伤,国内熟知军务的将领本就不多。百里将军若是真的有心恕罪,为何不扶助寡人重振大秦声威。一死百了,抛下秦国的孤寡,看着秦人饱受他国的欺凌,这就是将军恕罪的方式吗?”
百里闵闻言,泣不成声的跪在地上。
“百里闵,敢不为大王效死命!”
九千秦甲亦是伏地嚎啕。
“愿捐此身,护我秦人三千里西土平安!”
第77章 国丧相迎[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