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朝会怒斥奸臣,我只求一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章 小树林的异响[1/2页]

    同一轮夜空下。

    阳刃驾驶着马车疾驰在三千里秦川秦土。

    方源端坐于马车之中,摇头叹息道:“你这是何苦呢?我原本可以举荐你与范先生一同在大秦出仕,你为何放着好好的官不做,偏要前来追随我呢?”

    阳刃满不在乎道:“您不还是一样,您连大秦的封君都不稀得当,我舍个小官算得了什么?”

    “那怎么能一样呢?”

    方源教训道:“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我是个孑然一身的独人,而你还有老母需要赡养。

    你如果能在秦国出仕,也算有个大好的前途。不说光宗耀祖,起码也能保证你一家人衣食无忧。

    你看看范先生,人家在列国四处碰壁,为的不就是求官吗?你怎么就不知道学学他,脑筋放得活络一点呢?”

    阳刃气呼呼的说道:“先生休要蒙骗于我!孔子的原话明明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您为什么不把后半句也一起说了呢?

    如今我的母亲身体健康,我离开前也已经告知了她去向,而且母亲也很支持我追随先生。既然如此,我跟着您又有什么错?”

    方源闻言老脸一红。

    他确实是有意隐去了孔子的后半句话,想要诓骗阳刃回家。

    只是没想到,一向不喜读书的阳刃居然把《论语》背的头头是道,还戳破了他的小心思。

    这让方源的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

    他周游列国舌战无数,面对百家修士无一败绩,然而今日居然被胸无点墨的阳刃给驳得没话说,实在是让人惭愧。

    方源红着脸道:“卿今之才略,非复槐下阿刃啊!”

    (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初槐树下(撞得头破血流)的阳刃了啊!)

    阳刃振振有词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先生何见事之晚乎!”

    (君子分别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了,先生您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啊?)

    方源眼睛一翻,差点没抽过去。

    他本想教训阳刃,没想到反过来倒被人家教训了。

    他苦笑一声:“罢了罢了。总是用之前的眼光来衡量你,这是我的过错。”

    阳刃坦然道:“先生何过之有?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不是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我哪里能明白那么多深刻的道理呢?

    我只是追随了您几个月的时间,就已经从一个昼伏夜出的小人刺客,变成了先生口中的良才。这不是我贤能,而是因为受到了先生的影响啊!

    我自认品行低劣,然而仅仅接触了先生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洗心革面痛改前非。

    魏王唯利是图,然而先生一番慷慨陈词,便让他决定偃旗息鼓,使得秦魏两国得以和睦相处。

    赵王利令智昏,也是先生三言两语让他醒悟悔改。

    留在秦国出仕,治理城邑,这是我不擅长做的事。但跟在先生身边驾车,却是我自认能够胜任的熟悉差事。

    按时将您送达目的地,一边让您能够尽早将仁德洒满天下,一边又能从您的言行中学到诸多道理,这难道不是比出仕秦国更好的选择吗?”

    方源叹息道:“从前我还不知道你现在已经贤能到了这种程度。现在知道之后,我更加感到心中难安。你这样的贤士,不能去匡扶国家,却只是为我驾车,这实在是太浪费了。”

    阳刃扬起马鞭抽在马儿身上,随后认真道:“如果我不能匡扶国家都是一种浪费,那您为何又不愿意留在秦国呢?”

    方源叹息道:“我目前的才能还不足以治理秦国?”

    阳刃一板一眼道:“您可以算作是我的老师。如果老师都不能治理秦国,那我这个学生,又怎么可能有能力去匡扶秦国呢?”

    方源被阳刃这通话说的一愣一愣的,着实体会了一把哑口无言的滋味儿。

    阳刃,你小子可以啊!

    跟了我这才几个月,这就把我这嘴上的功夫给学了大半了。

第6章 小树林的异响[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