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朝会怒斥奸臣,我只求一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章 楚王之仁[1/2页]

    方源听完了成玉说的故事,没有急着回应成玉的问话,而是笑着问道。

    “成将军的故事貌似没有说完,我想知道公冶良之后的遭遇。”

    成玉闻言不屑道:“后面哪里还有什么遭遇,公冶良直到现在都还在做舒城的长官。之前他年年政绩考评都位列前茅,所以大王想要提升他的官职,也被他拒绝了。”

    方源问道:“那自从公冶良继任舒城长官以来,越军攻陷过这座城池吗?”

    成玉先是一愣,随即皱眉回忆道:“从他继任长官八年以来,舒城再没有被攻陷过了。”

    “那舒城没有被攻陷过,是因为贵国加强了舒城方向的防守吗?”

    成玉摇头:“并没有。”

    他戎马半生,更是楚越战线的楚军主将,负责调配前线所有布防兵力。

    他一向看不惯公冶良,没有抽调舒城的兵力去堵其他缺口就不错了,又怎么会划拨多余的兵力给公冶良差遣呢?

    方源笑着问道:“那公冶良并没有得到比前任更多的兵力,为什么他就可以守住舒城,而他之前的那些官吏却不行呢?”

    成玉红脸道:“那个什么,我虽然瞧不起那小子,但既然是先生您发问,我也就照实说了。

    公冶良虽然不擅长进攻,但守起城来的确有一套。况且舒城百姓在他的治理下安居乐业,而他的母亲同样在舒城生活,所以百姓们都相信他会为了舒城死战,而不会逃走。

    所以舒城的百姓都乐意听从他的调遣,为他赴汤蹈火。而公冶良每逢战时,又必然亲临前线,与士兵同吃同住一起作战,从不会因为害怕危险便躲在盾牌后面。

    士兵们见到主将奋不顾死,自然也士气大振,争相学习他的行为。这便是他能够守住舒城的原因。”

    方源闻言哈哈大笑:“将军这不是很清楚公冶良为人如何吗?他虽然有些缺陷,但做起事来都是有理有据,在关键问题上从不含糊。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赡养老母,报效君王。您就算不喜欢他,也不至于如此厌恶呀。”

    成玉闻言叹气道:“?G。我也知道他算不上坏人,可我就是瞧不惯他对待我王的态度。”

    楚王不仅对成玉有救命之恩,更对他有知遇之情。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能为楚王这样的君王效命,成玉一直感到很幸运。

    然而公冶良却三番四次利用楚王的宽仁,这让成玉觉得很不舒服。

    说到这里,成玉又嘟囔了几句:“我王的脾气也是太温和了。若是换了魏王,公冶良怕不是早就跟着他全家一起在黄泉里泡澡了。”

    方源笑着问道:“我听说您曾经有一次因为喝酒贻误了战机,导致楚国打了败仗,但楚王并没有杀掉您。是有这么一回事吗?”

    成玉闻言,一张国字大脸烫的宛如烧热的锅底。

    他咳嗽了一声,回道:“这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情。做错了就是做错了,的确是有这么一回事。”

    十八年前,魏楚大战,楚王率军亲征。

    当时楚军连败三场,正处于劣势。

    随军出战的成玉因此心情不好,他的侍从便趁机端来了酒水,诓骗成玉说这东西叫“椒汤”,乃是当地的特产。成玉信以为真,便纵情畅饮,结果醉得不省人事。

    而此时正巧碰上魏军夜袭,楚王先后三次派人召唤成玉商量军务,结果他始终无法醒来。

    楚王因此叹气:“看来这是上天要让楚国失败了,我不能在这里等待了。”

    之后,楚王便听从了令尹狐休的建议,率军撤离战场。

    狐休因为生气,所以就把成玉绑在车上,一路走了两百多里,成玉才醒来。

    他知道自己因为醉酒误事后,嚎啕大哭,觉得自己辜负了君王的信任,想要拔剑自刎。

    结果楚王死活不允许其他人给他松绑,还派人宽慰他。

第23章 楚王之仁[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