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朝会怒斥奸臣,我只求一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章 不惜其生者,亦不惜他人之生[1/2页]

    邓子陵在一座坟茔前停步,扶着墓碑,眼中流露出一抹回忆的神色。

    “这一位便是我从前的朋友。”

    方源望向墓碑,确认了这座坟墓的主人叫做彭临。

    他回忆了一番,但却始终记不起这位彭临的事迹。

    邓子陵缓缓说道:“我与他本是同乡子弟,现如今天下人都在称赞我是一位死节之士,却没有多少人还记得彭临的故事了。

    他十五岁时,父亲担任郡吏。有一次放假,他与父亲一同还乡。

    路上时,父亲遭到了强盗的劫持,彭临在困迫之际,拔出佩刀抓住一个强盗的脑袋说:父亲遭到侮辱,做儿子的就要拼命,你们难道不怕死吗?

    强盗们见状大吃一惊,他们互相喊道:这个小孩子是位义士,不要逼迫他。

    之后,强盗释放了他的父亲,归还了他们的财物,向他表示歉意后才离开。

    后来,他与我一同拜入楚墨学派,但学了一阵子墨家的经义觉得不对胃口。

    所以后面又去了儒家学习,但他对儒家的一些典籍又不甚认同。

    最后,他索性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做事,一面尊奉着儒家的仁,一面又喜好墨家的义。

    就这样,他碰见弱小困苦就以仁的标准关爱他们,碰见豪强欺凌他人就拔剑仗义。

    有一次,他与恶霸打斗后遭到诬告,所以被捕入狱。

    他的母亲得知消息后十分着急,连夜赶到了关押彭临的地方。但却没得到刑吏的允许,所以始终见不到彭临。

    因此,她只能做了一点饭菜,拜托当差的门卒转送彭临。

    被捕之后,因为彭临始终不承认自己的罪行,所以经常遭到拷打。他虽然被打得遍体鳞伤,但辞色慷慨,自始至终没有改变过容貌。

    可他吃了几口送来的饭菜,却悲泣不止。

    审讯他的人觉得奇怪,问他是什么缘故。

    彭临说:我的母亲来了,但我无法与她见面,所以哭泣。

    审讯他的人大怒,认为是门卒通传消息,要召门卒来审讯。

    彭临说:因为我吃了送来的羹汤,所以晓得是母亲来了,不是别人告诉我的。

    审讯的人问:为什么知道是你母亲作的呢?

    彭临道:母亲切的肉,没有不方的,切葱按一寸为标准,我是根据这个知道的。

    审讯的人查看了彭临的饭菜,果然如他所说的那样。又觉得像是彭临这样的人不可能无缘无故与人争斗,所以便详细调查案情,最后还了彭临清白,还向长官举荐他做官。

    彭临的事情传到了楚王的耳朵里,楚王委派他做安陆的县令。

    他到达安陆时,正巧是秋天,有几十个死囚将要被处斩。

    这些死囚的罪状已经写好了,马上就要行刑。

    彭临因为可怜他们,就询问他们死前还有什么要求吗?

    死囚们都说想要再见家人一面。

    但这些死囚的家并不都在安陆,于是彭临便下令为他们松绑,让他们回家与亲人相见,并与他们约定了回来的日期。结果这些人竟然没有一个人逃走,或者逾期不归的,全都在期限前返回了。

    楚王因为这件事赞赏了他的行为,赐给了他许多财物。彭临将这些财物全都换成了米粮,分发给了县内的百姓。

    他治理安陆三年,县内百姓的生活虽然并不算富裕,但也能够吃饱饭。并且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象。

    后来闹了几年大灾,云梦泽一带出现了大批盗匪。

    因此,郡守临时征调彭临跟随他征讨云梦盗匪。

    行军到了云梦泽深处,大军与盗匪遭遇。

    盗匪看见郡守的车驾,争相射击,流矢如同雨点般落下。

    彭临用身体掩护郡守,结果被射死了,而郡守得以存活。

    盗匪们听说被射死的是彭临后,因为仰慕他平日的仁义,就杀掉了射死彭临的那个人。不少人四散逃跑,剩下那部分则投降了。

    投降的那些盗匪说:我们是为了彭君而投降,而不是被郡守所慑服啊!”

    邓子陵说到这里,话声一止。

    他摇了摇头,长长的一声叹息,似乎有些感伤。

    方源安慰道:“彭先生能够以死感化云梦盗匪,除却楚国的匪患。虽然他的肉体已经死亡,但他仁义的精神却得以永存,您为何要叹息呢?”

    邓子陵摇头道:

    “我之所以叹息,不是在叹息友人的死去啊!

    他还活着的时候,曾经与我探讨过生死的问题。

    彭临曾说过,如果人终有一死,他希望能够为了道义而死。

    能以死感化云梦盗匪,他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夙愿,是死得其所了,我怎么会因此为为他感到悲伤呢?”

    方源问道:“那您为何叹息呢?”

    邓子陵道:“我叹息是因为,彭临这样能够以死感化云梦盗匪的仁人志士如今早已被他人忘却。

    而我这样只能舞刀弄剑守住自身道义,却无法感染他人,使身边之人认清大义的小人,却得以名震天下。

    世人这样颠倒黑白、不明是非,我如何能不叹息呢?”

    方源听到这里,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戴士充。

    只见他此时几乎将脑袋埋进胸口,双目中似乎有晶莹闪烁。

    方源见状想要安慰,可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想了片刻,他只能长叹一声。

    “唉……”

    他们向前又走了一会儿,邓子陵又停在了一座坟茔前。

    方源盯着墓碑,缓缓念出了上面的文字。

    “武辽之墓。”

    邓子陵缓声道:“这是我楚国从前的一名大将,名为武辽,字宁远。

    他年少时崇拜吴子,便效仿吴子的生平事迹,先是拜我楚国大儒为师,后来又跟随兵家宿将修行。

    年纪轻轻,便做了一县之长,治理三年,使其大治。

    后来又转任武将,率军向南经略,大败蛮人,为我楚国开辟了八百里土地,名声响彻南境,被楚王拜为上将军,坐镇长沙,负责南境军事。

    武辽升职后,便想着把母亲、妻儿一起接到长沙居住。

    搭载武辽母亲妻儿的车队经过索地时,正好碰上流窜的蛮人入境掳掠,他的母亲及妻、子,被蛮人劫持做了人质。

第25章 不惜其生者,亦不惜他人之生[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