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朝会怒斥奸臣,我只求一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章 方自流之志,不在一国,在乎天下[2/2页]

    施行德政要做到恰到好处,一定要符合礼仪规范。

    所以君主的欲望不能错过时机,爱好不能违犯法制,尊贵贤人不能超过亲族辈分,赏赐俸禄不能超过官职爵位。

    士人不得兼任其它官职,工匠不得兼做其它事务,根据才能的大小分配合适的工作,根据工作中的贡献赏给相应的报酬。

    如果能做到这样,君主和官吏就不会滥用赏赐,臣下和百姓就不会贪收财物。”

    陈到说完了这些话,开口问向方源。

    “请问方先生从我刚才的这些话里,学到了什么?”

    方源思索了一阵,回道:“用公正的律法来摒弃人性的私心,用合理的制度来规整歧路,只要能秉公行事彰显大道,具体表现的形式,反而倒不重要了。”

    陈到闻言,浑黄的眼中流露出一丝光芒,他站直身子,一会儿欣慰大笑,一会儿又摇头叹息。

    方源被他的行为吓了一跳,赶忙关切问道:“先生没事吧?”

    陈到叹道:“吾之不幸,何见君之晚乎?

    如此悟性,如果我能够早些年见到你,定要将你收入门下。

    此等智慧,定能将我法家势脉发扬光大。

    如此一来,我也可以放心的去九泉之下同列代先师夸耀我的功绩了。”

    陈到长叹一口气,越看方源越觉得可惜。

    方源在他的眼中,就像是一块万年难寻的无瑕璞玉,让他这样的雕刻大师只看一眼就觉得心痒难耐。

    然而这样的璞玉,却被拙劣的雕刻学徒糟蹋的不成样子,甚至还要玉自己生出腿来找人帮忙修正。

    老头捂着胸门口,越想越觉得可惜,心疼的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你这样的天分,学什么不好,怎么就入了儒家的门啊!”

    方源看着老头这么难受,只好岔开话题,希望能帮他缓解一下痛苦。

    “那上一个找您求学的人,听了您的话以后回答的是什么?”

    “上一个人?”

    陈到听了,眼神突然冷了下来:“上一个人听了后,只是向我求教建立准则的方法,向我讨教平复百姓争斗的方式。

    我见他如此,就便将这些年来修订《大楚律》留下的手稿都送给了他,他便满心欢喜的捧着那些东西回了秦国。”

    方源讶异道:“上一个向您讨教学问的也是秦人?”

    陈到闻言,意味深长的点了点头。

    “以您的贤能,想必已经知道答案了,又何必向我发问呢?”

    这句话说完,陈到又开始将话题岔开,开始为方源详尽的分析起如今《大楚律》中的各项律条,以及建立它们的各项标准。

    讲学时,陈到又以过往的律条与现如今的律条相互印证,详细的列举过去律条中的不足之处。

    每每谈到一处时,陈到又会以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并说明处理案件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各项做法的利弊之处。

    二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时间竟然已经到了黄昏时刻。

    方源见时间已晚便向陈到请辞,陈到也欣然应允。

    他将方源送出了门。

    仆人站在他的身边,陪着主人目送方源的牛车远去。

    “以您的智慧来看,未来秦国的内部斗争中,能够获胜的是韩是,还是方源呢?”

    陈到闻言只是摇头。

    “这很重要吗?”

    仆人惊讶道:“一国大政的归属,这都不能称之为重要吗?”

    陈到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道。

    “方自流之志,岂在乎一国?其志,在乎天下之间!”

    方源坐在牛车上,脑子里还在思索着今日陈到与他谈论的话题。

    思虑良久,方源这才长出一口气。

    他摇头道:“治理国家,果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驾车的阳刃听到这话,笑着问道:“既然不简单,那么先生为什么不挑一条简单的路走呢?”

    方源哑然笑道:“如果我那么做了,那你还会追随我吗?”

    阳刃哈哈大笑:“大概是不会了。如果不那么做,您还算得上是君子吗?我阳刃追随的不是先生,而是先生身上的君子之风啊!”

    方源道:“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就连孔子都不敢妄称君子,我又怎么敢以君子自居呢?”

    (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阳刃笑道:“我所说的君子之风,就是先生现在讲话的这个味道啊!先生如果不嫌弃的话,可以再多讲一些。”

    方源见他如此,也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他想了想,说道:“从前孔子到卫国去,冉有给他驾车。

    孔子说:卫国真是人口众多啊!

    冉有说:人口已经很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

    孔子说:让他们富裕起来。

    冉有说:富裕起来后又要做些什么?

    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化。”

    阳刃想了想,问道:“先生说这个故事,是为了表达什么呢?”

    方源道:“你从前不是说,以我的才能,完全没必要游历求学,留在秦国就可以教化百姓吗?”

    阳刃点头道:“先生连我这样的凶恶之徒都可以教化,当然可以教化百姓了。”

    方源问道:“那你认为我可以让人们富裕起来吗?”

    阳刃沉默不语,良久,他回道:“我不知道。”

    方源叹息道:“就连孔子这样的圣人,要对百姓进行教化前,都要先让他们富裕起来。如今我的才能比不上孔子,又怎么可以在国家富裕前教化百姓呢?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穷的叮当响,处于快饿死的边缘,这样的人,你怎么还忍心让他继续保持不偷盗的良好品格呢?”

第30章 方自流之志,不在一国,在乎天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