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朝会怒斥奸臣,我只求一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章 楚相狐休[1/2页]

    方源与楚仁上了陶然的马车,三人聊了一路。

    初时,陶然还有些放不开,只与方源聊些儒家学问。

    可聊了一会儿后,他发现这位传闻中的秦国大儒,似乎并不像是鲁国那些儒学大师般古板。

    比起探讨儒家的学问,方源似乎对于他游历天下四处经商的故事更感兴趣。

    于是,陶然便从楚国的山川河流,畅谈到天下各处风土人情。

    “我听说方先生此行是要前往稷下学宫,从楚国去齐国有两条路,一条是从寿春路过曲阳,再至钟离,之后再向北渡过淮水,再经蒲隧,渡过睢水与泗水,之后直接进入齐国境内。

    这条路走起来最方便,只需经过楚齐两国,不需要途近太多国家,也不需要交换多少符节,省却了很多麻烦。

    但我看方先生的样子,应当是不怕麻烦的,所以我推荐您另一条路。

    您出了寿春后,便一路向北渡过淮水,然后经过下蔡,抵达?城。此时再向北,便到达了宋国境内。

    宋国乃是殷商遗民所建立的国家,他们所沿用的礼仪与中原各国不同,一切制度皆仿照商朝旧制,并非周礼。

    说起来,我等以经营贩卖为产业的商贾,之所以称之为‘商’,若是真的认祖归宗,与宋国的祖先也有不小的关系。

    当初商人的先祖契,因为跟随大禹治水有功,被分封在了商地,于是他的子孙后代便自称‘商人’。

    契的六代孙,名为王亥。

    传说王亥驯服了牛,让牛得既能驮货物又能拉车。

    驯服了牛之后,王亥就驾着牛车沿着洛水到各个诸侯国去做生意。

    因为王亥和他的手下们都是商国人,所以久而久之,天下人便把他们这些做生意的人称为‘商人’,这就是‘商人’称呼的由来。

    由于王亥善于经营,商国也因此得以兴盛起来,渐渐成为中原地区的强劲国家,最终得以一统中原。

    后来便是天下人熟知的故事了。

    商朝享国六百年,历经十七世三十一王,最后由于商纣暴虐不仁,最终为武王所灭。

    虽然殷商覆灭,但商朝的遗民却因为武王的宽仁,得以在宋地继续祭祀他们的先祖。

    殷商虽灭,但如今的宋人依旧善于经营。

    宋国豪富之家何以千计,国中巨贾何以万数。

    不少名震天下的大商人皆是出身宋国,您既然对经商如此感兴趣,那么宋国绝对是不得不去的国家。”

    陶然一番述说,让方源大开眼界。

    “既然是陶先生推荐,我定当前往宋国见识一二。”

    陶然笑了笑,又说道:

    “您去了宋国后,再往东北方走三四百里便会进入滕国境内。

    滕国这个国家不大,国内仅有都城滕城一座城池。

    当初武王伐纣之后,分封天下,将他的十四弟姬绣封在了滕地,是为滕叔绣,这便是滕国的第一代国君。

    滕国地小民寡,因而多年来只能依附于鲁国。

    不过滕国虽小,却依然有它的独到之处。”

    方源问道:“我听闻如今滕国执政乃是许空许子虚先生,许先生乃是当代神农,集农家学说之大成者,您所说的独到之处,想必便是他了吧?”

    陶然笑着点头:“方先生果然博闻,既然您知之甚详,那静斋就不多嘴了。

    您离开滕国后,向北便会进入邹国,向东便会进入倪国,这两个国家的国君昏聩无能,国内政局多有动荡,您千万不要多做停留。

    而离开这两个国家之后,您继续东进便会来到鲁国境内。鲁国乃是儒家当政,汇聚天下大儒,鲁国国君更是尊礼重道。

    到了鲁国,您这样的儒生一定会十分欢喜的。

    而离开了鲁国之后,您便会来到齐国境内,如果时间拿捏恰当,此时应该正好赶上稷下辩学群英荟萃。”

    陶然细致的为方源规划完他的旅行路线,方源自然不胜感激。

    “有劳陶先生费心了。您的建议,我一定谨记于心。”

    陶然哈哈笑了两声:“您实在是客气了。”

    陶然正想继续与方源寒暄几句,马车却突然停下。

    驾车的车夫撩开门帘,恭恭敬敬的请道:“几位先生,王宫到了。”

    陶然笑着摇了摇头:“和方先生聊天,时间过得可真快,还没尽兴,都到地方了。”

    方源也笑着回道:“来日方长。一会儿酒宴时,陶先生若是不嫌弃的话,不如挨着我坐,我也好继续向您讨教各地风土。”

    “那就一言为定了。”

    陶然哈哈笑着,起身拍了拍一旁睡熟的楚仁。

    “楚先生,到地方了。”

第41章 楚相狐休[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