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子援的忧虑[1/2页]
陶然向子援的升迁表示祝贺,但子援却并没有表现出一点高兴的意思。
他只是叹了口气:“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庆贺的事情。”
陶然心思细腻,见子援如此,立刻猜到了一些事情。
他问道:“难道国内发生了什么变故吗?”
子援只是摇头,他让开进门的道路,对陶然和方源说道:“外面风大,二位先生还是进来说吧。”
二人随他进了屋,还未等坐稳,陶然便关切的询问。
“商丘的政局难道又有了变化?”
子援叹息道:“其实这事就算我不说,以静斋你的聪慧,想必也能猜出一些。两年前,国君想要加税,但在楚墨的威胁下,才逼迫他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想法。
但那毕竟是出于楚墨的胁迫,而楚墨出兵的真正原因又是楚国不满我国倒向魏国。如今我国已经再次唯楚国马首是瞻,因此楚墨再次出兵干预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所以,国君现在又动了加税的心思。”
陶然心领神会,他回道:“您是劝说了国君吗?”
子援苦笑着点头:“所以我现在成了相城大夫。国君的脾气您也知道,他完全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与他争辩,总不会得到什么好下场。
他念在我是公室子弟,所以对我下手还算客气。乐同和华正两位夫子与我一同前去进谏,他们因为言辞激烈,现在已经被国君下令软禁起来了。”
陶然闻言一怔:“国君这是疯了吗?两位夫子在国内深受百姓爱戴,他这么做和倒行逆施有什么区别?”
子援道:“国君之前就记恨乐氏与华氏在楚墨出兵时没有出力帮他阻拦,只是一直苦于找不到借口报复他们。现在也算是被他抓住机会了。”
方源闻言不免扶额。
乐氏与华氏都是在宋国延续绵长的老牌家族,之前他与阳刃等人说起的故事中就有这两个家族的身影。
那个被叔向称赞的贤臣子罕,正是出身乐氏。
而毁誉参半的华元,则是华氏的祖先。
宋君居然把这两个家族的臣子抓起来,看来他是真的生气到了相当的程度。
子援叹息道:“如今我已经不想阻拦国君加税了。只想着应该如何劝说,才能让他回心转意,将二位夫子释放。”
陶然听完觉得此事有些棘手。
宋君这一肚子气憋了两年多,此刻正在兴头上,让他乖乖把两位夫子释放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坐视不理,他们的处境恐怕只会变得更加艰难。
因此,他忍不住望向了方源,但终究没有张开口。
因为陶然也知道自己这个要求对方源来说可能有些过分。
人家方源和宋国无亲无故,而去劝说宋君明显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这个活难度大不说,一个不小心还容易把命丢了。
虽然方源之前已经多次以身犯险,先后在魏国与赵国的朝堂上据理力争,但那是因为方源本就是秦人。
为了家国存亡,方源的确有足够的动力去搏上一博。
可人家凭什么为了宋国冒这么大的风险呢?
陶然将其中的利害关系想的明明白白,方源虽然并不清楚宋国复杂的君臣关系,但作为资深演员的他很快就提炼出了这场戏的两个重要特征。
难度大,且容易送命。
这么稳赚不赔的买卖,方源就更肆无忌惮了。
于是乎,他非常丝滑的站起身子,冲着子援俯身道:“如若大夫不弃,源愿效犬马之劳。”
“啊?”子援吃了一惊。
他也曾幻想过方源有可能会接下这个差事。
但他没想到方源能够在没发出邀请的情况下,便主动挺身而出。
或许是出于对方源大义之举的钦佩,又或许是心中的些许感动,子援赶忙起身还礼。
“先前我听人说您是天下少见的君子时,还以为只是如赵王般名过其实的吹捧。但今日一见,没想到您竟是真的如同书画中走出的人物一般。
只是我国国君性子刚硬,不将礼义,如果先生以您过往的作风去游说他,恐怕不会得到完满的结局啊!
我因为是公室子弟,所以被贬斥到了相城。二位夫子有家族为后盾,所以被软禁。如果您这位外臣去劝说,我不敢想象您的结局。”
然而子援越是这么说,方源就越来劲。
他说道:“当初微子、箕子、比干三人去规劝纣王,但纣王不听。微子明察,所以他离开了纣王。箕子寡言,所以成了奴隶。只有比干竭力劝谏,所以被纣王剖心而死。
孔子因此说:商朝有这三位仁人啊!
我虽然自认德行浅薄,配不上仁人的标准,但却一直为此而努力。
不过我自认做不成微子,因为我没有他那么高深的智慧。
我也做不成箕子,因为我没有他的隐忍。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成为比干一样的人物啊!”
子援大惊失色,他连连向方源顿首施礼。
“如果您这样的君子死在宋国,恐怕上天都会将灾祸降临到这里吧?我虽然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但是我还是斗胆请您收回您的话吧。”
方源只是摇头:“如果我不知道宋君囚禁二位夫子的行为,不了解他想要加税的心思,那么不去行动也便罢了。
可现在我已经得知了他的意图,又怎么可以对此坐视不理呢?您二位不要再劝了,即便你们不同意我去劝说宋王,我也依然会去拜见他的。”
陶然也赶忙起身道:“先生仁爱之心路人皆知,何必用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呢?”
方源佯装愤怒道:“难道二位先生觉得我这么做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以此来弘扬自己的名声吗?”
二人异口同声:“当然不是。”
子援劝道:“可就像您不能对百姓坐视不理一样。我又岂能眼睁睁的看着您客死他乡呢?”
方源听到这里,笑着允诺道:“请先生放心吧,我自有分寸。不过在此之前,我想要知道您和二位夫子是怎么劝说国君的呢?”
子援生怕方源会踩中宋君的痛处,因此对不敢有任何保留。
他说道:“我规劝国君时说,当初先君景公在位时,岁星侵占了心宿星区。而心宿正是宋国在星空中的分野,这预示着宋国将会出现灾祸。
第54章 子援的忧虑[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