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求见白肃[1/2页]
在得知方源的身份后,宋君再也不敢怠慢。
他派人毕恭毕敬的将方源一行人请回了马车上,随后收起玩心,命令手下部队开拔返回国都商丘。
阳刃赶着车,突然开口询问方源。
“先生方才说答应过一位故人,这辈子不会叛离秦国,为何我不知道这件事呢?”
方源听到问话,愣了一下,随后笑着说道:“还记得我之前从杜平归来后,曾经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愿出去的事吗?”
阳刃回道:“当然记得,当时先生您那么反常,把大伙儿都吓坏了。我那时候问您是怎么了,您也不愿回答。”
方源的目光中流露出回忆的目光:“其实东陵侯死前,拜托了我一件事。”
“他还有脸拜托您办事?”阳刃惊的回过头来看向方源:“您不会真答应他了吧?”
方源回道:“不算答应吧。因为还没等我答应,他就咽气了。”
“还好。”
阳刃捋着胸口转过头去,他显然吓得不轻。
“幸亏您没答应他。就薛松那个德性,指不定心里又在翻什么坏水呢。”
方源问道:“你就不好奇他拜托了我什么事?”
阳刃头也不回的说道:“您不是不愿意说吗?”
阳刃虽然没有追问,但方源沉默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将他和东陵侯之间的约定公之于众。
“他把秦国托付给了我。”
阳刃慢悠悠的扭过头来,脖子好像上了发条,转头都是一顿一顿的。
以他的脑子,实在是没法把东陵侯的形象和托孤忠臣联系起来。
“那您现在是决定答应他了吗?”
方源靠在窗边,手中抚摸着那柄秦月容赐下的佩剑,望着商丘郊外的旷野淡淡笑着。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曾为大梁客,难负信陵恩。”
阳刃品味着方源的话语,可转念又想起之前在相城守城士兵讥讽方源的话,于是忍不住多问了一嘴。
“那若是信陵负了先生呢?”
方源望着他一笑。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迎着风儿,想要劝春光停住脚步。春光却停留在了城南的青草路上。它不愿同岸边的落花一样随流水而去,暂且就成为在泥土上飘舞的飞絮。
看着镜中头发花白的自己,惋惜逝去的时光。人没有辜负春天,是春天自己辜负了自己啊!从梦中醒来才感觉远离了许多忧愁,只是牵挂着风雨中的梨花是否安然。)
阳刃反复着念叨着方源的这首词,但到最后,他也没有弄明白,到底方源和秦王,谁是春光,而谁又是追寻着春光的那个人呢?
他开口询问方源,但这一次,方源却不愿继续作答了。
于是阳刃只得专心驾车。
他暗自在心中又给自己定下了一个遍览群书的小目标。
不读书,连先生说的话都读不懂是什么意思。
如果这样的话,他还有什么脸面留在方先生身边继续学习呢?
就这样,二人一路无言。
在商丘的旷野上行驶了一阵子,便看见商丘出现在了地平线上。
宋国地势平坦,不像楚国那般地貌复杂。
方源一眼望去,甚至能看见早已守候在城门前等待着他的陶然一行人。
他正领着天下商会的一众商人准备迎接方源入城。
方源在离城门外三百米便让阳刃停下马车,随后自己步行上前同陶然行礼拜见。
他早就与陶然约定好,要拜见居住在商丘的天下商会会长白肃。
他早已将自己的行程通报给了宋君,宋君也没有不知趣的阻拦。
况且,他现在还有一件更要紧的事情去办——释放被软禁的乐同与向正两位夫子。
他才把这两位大佬关起来不到一个月,就把方源给招来了。
如果再关的久一点,指不定就要闹出一堆乱子。
况且宋国的言官们这些天一直在他耳边嗡嗡的,要的就是让他释放两位夫子。
一开始宋君只是发火,后来看事情有闹大的迹象,就贬了一堆人的官,谁知道这下直接捅了马蜂窝。
言官们不仅没有畏惧,反而骂的更凶了。
宋国毕竟是继承了殷礼的国家,言官们可见不得宋君这般胡作非为。
而且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本就是受到两位夫子的提拔入朝为官的。
如此大恩,此时不报,更待何时?
再说了,宋君难不成还真敢杀他们?
他要真敢这么杀人,那就干脆梅开二度,再把他赶出宋国一次,拥立子援为新任宋君算了。
反正支持宋君的军队之前已经在定陶被楚墨学派干挺了。
宋君更是因为这件事名声扫地,几个大国迫于舆论压力,应该也不敢派兵帮他镇压。
所以真闹到刀兵相见了,还指不定谁怕谁呢?
宋君窝在猎场打猎就是想要暂避这群言官的锋芒。
可老话说得好,你躲得过初一,但你躲不过头七。
宋君这一躲,好死不死正巧撞上了方源。
方自流都出马了,他折点面子就折点面子吧,当务之急还是先把人放了。
宋君带着人一溜烟跑了。
陶然见到宋君这副德性,知道方源的劝谏肯定大获成功。
他忍俊不禁道:“我有时候都不知道先生到底是儒家弟子还是纵横家弟子。当年张鸿出使我国,他的背后有魏国支撑,君侯都没被弄得这么狼狈。
可您现在只是闲散布衣,就能弄得君侯灰头土脸。您要么考虑转投纵横家算了,说不准日后您也会成为像是纵横家大圣张仪那样纵横捭阖的人物啊!”
第58章 求见白肃[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