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宋儒暴动[2/2页]
剧烈的疼痛瞬间占据了受伤儒生的大脑,但他们却并未屈服,而是咬着牙强行将哀嚎声咽下,毫不畏惧的继续前进。
不少在宫城护城河外围观的商丘百姓都忍不住捂住了眼,他们不忍心看见这一帮满腔热血的儒生倒在血泊之中。
就当百姓们以为自两年前的那场灾难后,祸害将再度降临在商丘的土地上时。
天空中,一股温和的嗓音随白云飘荡,悠悠传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地之间,一股青蓝之气蓦然升起,它们像是一张温和的大手,轻轻地抚慰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为他们的肌肤蒙上了一层新绿,如同一层保护膜将箭矢的伤害于他们隔绝。
还未等众人回神,又是一声如大地般厚重的嗓音再度炸响。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地中,土黄色的能量渐渐升腾,它们如同被赋予了灵魂一般,找到了每一位受伤的儒生,顺着他们的伤口融合进了肉体。
紧接着,在众人的注视下,那些破裂流血的伤口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痊愈。
人群中,已有眼尖的人发现了声音的来源。
“方先生!是方先生!”
“还有乐同和向正两位夫子,他们也来了!”
由灰白石子铺陈的街道上,立着三个人。
左边的一身黑袍,身材壮实,面上蓄着长须,一脸的严肃板正的表情。
这便是令宋国盗贼闻风丧胆的大夫向正。
而右边的则一身青袍,他仅仅是站在那里,即便不说话,也能让人感受到一身正气。
这便是商丘百姓人人拥戴的大夫乐同。
而中间的年纪最轻,但身上却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清新气质。他的脸上挂着浅笑,仅仅看一眼,便令人如同沐浴在阳春三月的微风之下,如同置身于鸟语花香的林境深处。
他环视填满了大街小巷的百姓与儒生们,俯下身子,长拜一声道:“方源,拜谢诸位。”
儒生们回头看见方源,先是大喜,看见方源向他们行礼,又忙不迭俯身还礼。
“方先生!”
所有人都发现了方源,小楼上的张鸿自然也发现了。
他眉头一皱,一股大事不妙的感觉瞬间来临。
他赶忙回头询问魏群:“方先生是你亲眼看着送出城的吗?”
魏群看到此情此景,哪里还能想不明白。
他悔道:“学生、学生恐怕是中计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短短一息的时间,张鸿的心中瞬间推演出了无数可能性。
但无论哪一种可能性,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他苦心在宋国布置的计划前功尽弃,方源只要出现在这里,就代表张鸿已经输了。
张鸿从小楼上向着方源所在的方向眺望。
或许是心中有所感应,方源竟然也望向了他。
二人心照不宣的一起笑了。
只不过,张鸿的笑是苦笑,而方源的笑是拯救了宋国后心满意足的笑容。
张鸿忽然仰天长叹一口气:“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方先生啊,方先生!我早就说过,你若改投我纵横家,迟早能有一番大作为。
当时你还对我的说法嗤之以鼻。谁知道,这才多久的时间,你都开始玩起了将计就计暗算我的手段啊!”
魏群急忙问道:“老师,我们现在怎么办?要让埋伏在周围的我军将士按原计划杀出吗?”
张鸿摇了摇头,转身走下小楼:“走吧。如今方先生大势已成,他有乐同、向正二位夫子鼎力相助,又是宋国百姓民心所向。
他的锋芒太甚,我们如果再继续同他对垒,无异于以卵击石。我魏武卒虽然悍不畏死,能为国家竭尽忠诚,但在大势的面前还是不要螳臂当车了吧。”
魏群听了,愧疚的说道:“老师,这都是我的过错。”
张鸿听了,脚步一止,回头宽慰他说道:“《鬼谷子》有言:势败者,不可神肃察也。
(威势衰败,往往是因为不能够集中精神去审察事物结果)
这不是你一人的过错,我心有杂念,一边记挂着宋国,一边又思索着邵离的事,所以才让谋划出现纰漏。
今日之事,对于你我都是个教训。”
魏群看见张鸿像是个没事人一样丝毫不觉惊慌,不免奇怪道:“现在我们的诡计已经败露,您现在这样大摇大摆的出去,难道就不怕被宋君下令缉拿吗?”
张鸿听了这话,嗤笑道:“宋君要是有这个胆子,他就不是宋君了。我之前以为方先生能够从宫城离开,是因为你的功劳。可现在看来,应当是宋君有意释放他。”
魏群疑惑道:“您是怎么推论出这个结果的?”
张鸿道:“如果不是宋君主动释放,而是方先生自己逃脱的。那么刚才方先生现身时,按照宋君的脾性,他早就吓得打开宫门慌不择路的出奔齐国了。
而他居然能耐着性子死守宫城不出,这就说明他必然有所依仗。而这个依仗,恐怕就是方先生本人了。”
魏群想了想,又问道:“那您是如何得出宋君不会缉拿我们的推论的呢?”
张鸿回道:“宋君释放了方先生,自然也会将我们的计划对他和盘托出。按照方先生的性格,他定然会要求宋君不要误伤儒家弟子。
然而宋君却并未听从方先生的建议,而是选择装聋作哑,对宫城卫士们随意射击的行为听之任之。
这样的行为,必然会引得方先生厌恶。然而,宋君宁愿顶着方先生的厌恶也要这么做,你说他是在担心什么呢?”
魏群稍一思索,立马明白了过来。
“您是说,宋君在担心魏国的报复。所以他才要装聋作哑,以此证明自己并没有与方先生同谋,向魏国表明自己对于方先生脱困之事并不知情?”
张鸿冷笑着点头道:“没错。既然宋君这么害怕我魏国,那你说,他还敢下令缉拿你我吗?
我猜宋君现在心里大概巴不得让我们赶紧带人离开,大家就当无事发生,这样对他才是最好的。
像宋君这样的人,用一句话来形容最贴切不过——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
哼!微子的后代中居然出了这么个玩意,真是国家不幸啊!
至于你我,就放心的走吧。我保证,在我们离开的路上,绝不会有宋军拦截刁难的。”
第72章 宋儒暴动[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